固定义齿是修复牙列中一个或几个缺失牙的修复体。靠粘结剂或固定装置与缺牙两侧预备好的基牙或者种植体连在一起,从而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由于这种修复体患者不能自行取戴,固简称为固定义齿。又由于其结构与桥梁相似,故又称固定桥。
固定义齿分别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三部分组成。
固位体是指固定在基牙上的那部分结构,包括全冠、桩核冠、部分冠、嵌体、翼板固定桥等,借助固位力与基牙相连并获得固位。其中全冠内固位体现在常用。桥体靠固位体的固位与基牙连接在一起并将咬合力通过固位体传导给基牙。所以,固位体应有良好的固位力与抗力。
桥体即人工牙是固定桥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连接体是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连接部分,按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连接和非固定连接。
它不仅能恢复咀嚼器官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还能较长一段时期维持该器官的健康和预防牙颌疾病的发生,例如防止对颌的牙齿伸长,以及相邻的牙齿倾斜。并可使患者感觉到近似于真牙的美观,舒适和咀嚼感受。
根据结构可分为: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单端固定桥并可延伸为复合固定桥,粘结桥,固定活动联合固定桥,种植基牙桥等等。
根据材料可分为:塑料桥,金属桥,烤瓷桥,全瓷桥等等。
缺牙患者
1)缺牙的数目
2)缺牙的部位
3)基牙的条件
4)咬合关系
5)缺牙区牙槽嵴
6)年龄
7)口腔卫生
8)余留牙情况:牙列的稳定性。
1)不适宜青少年患者。
2)严重深覆、交叉、过度磨耗等不能通过调磨来协调咬合关系者。
3)缺牙时久,关系紊乱,致使下颌运动受限者。
4)缺牙区牙槽嵴缺损过大,尤其是前牙区缺损者。
5)牙龈进行性炎症,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l/3者。
6)后牙末端游离缺失者。
1)根据缺牙数目。部位、关系及基牙形态、组织结构及牙周支持组织情况来选择基牙和确定基牙数目。
2)检查缺牙区拔牙伤口是否愈合,缺牙间隙大小、牙槽嵴及口腔粘膜等情况。
3)基牙牙冠应高大,根长大,如有牙体或牙周病者,需先做治疗,无髓牙应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
4)咬合关系应基本正常,基牙如有倾斜移位、对颌牙伸长、扭转或错位者,则必须进行调磨或改变固位体的设计方法。
l)基牙牙体制备
2)印模及灌模
3)固位体制作
4)固位体试
5)金属桥体的制作
6)连接体形成固定桥
7)试桥架
1)锤造后牙固定桥应设计金属面板,约2mm的厚度。前牙固定桥如咬合紧者,应设计金属舌面背。若咬合不紧,咬合压力轻者,可做金属“十”字形支架,以增强机械强度。
2)连接体应牢固坚强,不影响咬合关系及有正确的邻间隙和外展隙。
3)桥体非金属部分除恢复外形,还应有适当的外展隙,使桥体龈端与黏膜接触面积小而密合,不宜有压力。
1)如何选择桥基牙
桥基牙应有足够的临床长度,较为正常的组织结构及较大的体积才能尽量固定义齿的良好固位。
• Ante法则:基牙牙周膜面积大于或等于缺失牙牙周膜面积总和。
• 冠根比:理想情况时2:3,至少1:1。
• 牙根外形及结构:根长而粗、根间隔大的相对支持力更好。
• 基牙的倾斜和移位:基牙倾斜一般不超过25度。
2)桥体应具备哪些条件及设计要求
• 桥体应自洁作用好,符合卫生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对口腔软硬组织无不良刺激。
• 设计桥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桥体的龈面,颌面强度及外部形态。
• 颌面可考虑减少颊舌径,加大外展隙,加深颊舌沟或添加副沟,降低牙尖斜度以减轻基牙的压力,利于基牙的牙周组织健康
• 龈面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改良盖嵴式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