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0岁以后还能矫正牙齿吗?
A:30岁时牙齿基本已经定型,再做矫正不是不可能,但效果会大打折扣,比较合适的矫正牙齿年龄大概是在12,13,14岁左右,这时牙齿生长尚未定型,矫正效果较好。
Q:拔牙到底能不能瘦脸?
A:拔牙实际上是为牙齿的排列有一个新的空间,对面型没有大的影响。很多人担心拔牙会造成面部变形,或者希望通过拔牙瘦脸,其实都是不可能的
Q:熬夜牙肉容易肿是因为上火吗?
A:熬夜、生活不规律造成的牙龈肿痛,要警惕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的牙龈炎。这种口腔疾病主要表现在口腔内有牙龈的红肿,另外牙龈的表面有溃疡,还有很多坏死的组织,口腔也有异味。预防方面首先要增强全身的抵抗力,另外关注口腔的健康,比如饭后及时刷牙、漱口、少抽烟等等。
Q:每天早晚认真刷牙怎么还会有牙齿疾病呢?
A:刷牙是我们口腔保健的基础跟领先关,但刷牙方法不当同样可能造成牙病。目前全世界普通推荐的方法叫做巴氏刷牙法。简单来说就是刷牙的时候要把牙齿的每一个面都刷到,因为牙齿是一个三维的结构,所以牙齿的外面、里面、咀嚼面,也就是吃饭的那一面,每面都要刷到。另外要把牙齿牙龈等深入到里面的部位也刷干净,因为细菌会存在牙齿的各个部位。
Q:我为什么老是塞牙?
A:健康的牙齿一般不会塞牙。引起塞牙的原因有很多种,小孩来说可能是牙齿的排列不太整齐,年龄大的人塞牙更多是牙周疾病,牙龈萎缩,牙齿之间接入的关系发生改变等等。
Q:选择什么样的牙膏对牙齿更好?
A:牙膏的选择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牙膏有些是一般性的牙膏,有些是治疗性的牙膏,比如针对牙本质过敏,牙齿过敏等等。还有一些针对牙周疾病的,专科用的牙膏。但超市常见的“全效”、“美白”等牙膏更多的还是营销噱头,对于改善牙齿状况还是要听牙科医生进行专业的推荐。
消除护牙五大误区
保护牙齿是一辈子的事情。专家指出,每天早晚分别刷牙3分钟、饭后漱口是“必修课”。此外,以下几大常见误区也需破除。忽略刷牙小细节。刷牙时别左右来回“拉大锯”,而是要采用“画圆圈”的方法,让刷毛与牙齿、牙龈成45度角,使牙刷毛的一部分进入牙龈与牙面的间隙,另一部分伸入牙缝内,以画小圆圈的方式活动。刷牙水以35℃~36℃为宜,刷前牙刷不要沾水,也别用水漱口,这样能减小牙刷、牙膏与牙齿的摩擦。
没给牙齿一张好“床”。口腔中的细菌有百余种,如果不重视口腔卫生,就会在牙床上繁殖,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甚至牙齿脱落等。不夸张地说,牙周炎可能毁掉一口好牙。健康的牙龈是粉红色,边缘贴合在牙面上。如果牙龈变成红色,边缘肿胀、增厚、看上去变软了,较明显的是出血了,就说明牙龈有问题。横着刷牙、牙刷太硬都会伤害牙龈,应用软毛牙刷画圈刷。刷牙后洗净右手可做个“牙龈按摩”:将食指放在牙龈黏膜上,来回移动按摩数次,结束后漱口。
意想不到的坏习惯很伤牙。国外研究发现,不爱运动、不吃早饭、吃低食、喝饮料等习惯也会间接伤害牙齿。国外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发现,有焦虑、抑郁等症状的人,口腔健康状况较差,更易掉牙。这可能与他们压力过大,影响免疫系统等因素有关。而吃完饭马上刷牙会损害牙周,较好饭后半小时再刷。
缺牙不补、无牙不刷。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缺牙,都应在3个月左右修复好,因为长期缺牙会导致牙两侧的牙齿出现倾斜、移位,严重者甚至造成一侧牙失去功能,还会增加牙周病、龋病的发病率。此外,还有很多人牙齿掉光后,就不再关注口腔,建议戴假牙的老人每天晨起、饭后、睡前都要用清水漱口,“赶走”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洗牙、用牙线让牙缝变卫生。定期洗牙是对付牙周病较有效的方法。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宽,是因为本身就有牙周病,牙龈萎缩了,平时被牙结石包裹住没察觉。生活中一旦塞牙应用牙线去除,用牙签容易伤害牙龈等组织。